2015年2月28日 星期六

No comments  |  

[美劇推薦/影評] Marco Polo 馬可波羅 你可以追這部劇的理由


馬可波羅是2014年,描述冒險家 馬可波羅前往 忽必烈統治下的蒙古帝國的故事。忽必烈創辦了元朝在1927年至1368年。 本劇首播於2014年12月12日,由Netflix製作。
演員介紹:本劇的演員根本是聯合國來著!! 資料不好找,但是我盡量收集,帶大家去認識這些優秀的演員


Lorenzo Richelmy (義大利演員飾演馬可波羅
在參與本影集之前,主要是於義大利的電影或戲劇中演出。 他很早就開始接觸演戲,四歲時便開始出演舞台劇。雖然他這名演員對我們來說很陌生,但是他在義大利的戲劇上早已不是生面孔。他也是義大利知名的戲劇學院有史以來最年經的學生。於"Fat Cat (2010)"這部電影於國際電影節中贏得了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資料來源:http://wallstcheatsheet.com/?ref=TN
Benedict Wong (英國演員) 飾演忽必烈
於歷史中的描述,忽必烈是一個威猛的胖子,為了能完美的詮釋忽必烈這位蒙古帝國的王者,他為戲增重了30多磅,曾出演普羅米修斯(2012)


增重前 (根本就是韓系帥哥啊!!)

增重後 (孩子!當皇帝是有副作用的)


普羅米修斯



我也不太記得他在普羅米修斯的角色是什麼了,看到他有出演這部電影,我的表情大概就是他戲中的劇照一樣。(什麼? 他有演? 哪裡?哪裡?)





Joan Chen 陳沖 (美國演員) 飾演忽必烈的老婆 Empress Chabi
曾參與拍攝"小花(1979)"於 1980年百花獎最佳女演員,成名作為"末代皇帝",在末代皇帝片中成功朔造女主角婉容的悲慘人生。陳沖為少數擁有奧斯卡金像獎投票權的電影人,曾於2014年,出任第71屆威尼斯影展評審、第51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這部劇的人物真的太多了,這次就麻煩大家直接去IMDB看吧~


以下為推薦追這部劇的理由,裡頭包含了非常多的個人偏見與觀點。

推薦的理由一:從外國人眼中看你我熟悉的歷史

相信馬可波羅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講述一個義大利的商人,跟隨著他的父親與叔叔經由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且獲得當時的元朝主事者忽必烈的賞識,擔任元朝官員。而馬可波羅遊記,就是他回到義大利後,經由口述流傳下來的故事。

一般我們所看到關於元朝的戲劇,多半把這段當作是一個陪襯,很少會把它當作整個故事的視角。我想這部劇是一個機會,難得以一位外來者的角度帶大家去看這段早已被拍爛的朝代。

或許在外國人眼中,這部劇是一部帶有濃濃異國風情的作品,對他們而言的確有吸引力。
也難怪Netflix會基於商業考量採用這個題材。但是對於中國市場而言呢?難道他會失去新鮮感嗎?答案是不會的!

比起中國人所拍的宮廷劇,充滿著灑狗血的宮廷鬥爭,這部由外國人主導的戲劇,把宮廷鬥爭寫得更加細膩,忽必烈不再是偏激的暴君或者英雄,在這部劇裡,他更接近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就是這份細膩與真實,更能讓你真實感受到那個年代的種種背景情懷。

這也是我推薦的理由!



推薦的理由二:細心的場景、音樂、服飾


在這部劇中,導演帶給我們的不是絢麗的服飾,也不是奢華的宮廷造景。他恰如其分的展現出那個年代該有的樣子。我們所常常看的歷史劇,男女主角無不穿的花枝招展,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那是該年代該出現的服飾。為什麼說這部劇的場景與服飾恰如其分呢?

劇中的服飾不是不漂亮,但是在劇組的設定下,你依稀可看出那種華麗中帶有年代背景的粗糙,劇組也真的針對該年代的背景下過功夫,劇中的服飾分為三大類,一種是中國貴族,一種是元朝貴族,以及尚未被宮廷化的遊牧名族裝扮,我想這些細節跟用心是值得大家去欣賞的。

音樂的部分我就不多說了~大家直接聽!





推薦的理由三:小有改編卻不至於不倫不類


如果這是一部中規中與的歷史劇,我想我也不會在這邊推薦給大家,Netflix在製作這部劇時,有稍微的改編了一下內容,或許在網路上你們常常看到影評說,這部劇像個大雜燴,我無法反駁這個說法,這的確是他的缺點。

但是這個缺點,我會把他解釋為是他的優點,編劇嘗試在短短的10集中,描述西方商人與蒙古遊牧名族的文化差異,還有蒙古王朝與中國皇室的立場差異。還有元朝內的新舊思想的衝突。就是因為它包含了如此多的角色衝突,導致在節奏的安排上,總是讓人覺得倉促了點。

也是這樣的需求,他的改編也就會為人詬病成了不倫不類。但是我想,一場文化間的衝突戲碼,總比給讓你看到一部按本宣科的歷史課本好吧?


你可能踩到的地雷:

  1. 如果你把它當成"冰與火之歌"的東方版,那你可能會失望。
  2. 如果你很在意是否一切符合歷史,那你可能會失望。
  3. 你在找封面那位性格男角嗎? 抱歉,男主角第一季根本不是長這樣。
  4. 你以為馬可波羅是主角?不是的!充其量他是一個行動鏡頭。
  5. 你覺得精采的內容可能草草帶過,內心戲倒是不少。
  6. 這部劇真的跟史詩扯不太上關係。

你究竟會看到些什麼:

  1.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CCR
  2. 真沒想到你會多國語言啊
  3. 種族大熔爐
  4. 說好的蟋蟀怎麼變螳螂
  5. 高手都是不穿衣服的
  6. 你越想要,越得不到
  7. 我只是路過就把到妹了
  8. 盲、劍、客


預告片: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 , , ,   |  1 comment  |  

[美劇推薦/影評] Under the Dome 穹頂之下 - 追這部劇的理由



穹頂之下是一部科幻影集,改編自史蒂芬·金同名小說

描述一個度假小鎮,突然被神秘的透明物體給籠罩住,導致小鎮與外界斷絕聯繫。
一群鎮民在這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政府與法治已不復存在,資源成了最重要的資產。在這無法突破的穹頂之下考驗著人類的本性。





角色介紹:

Michael James "Mike" Vogel
曾在 2011先生你哪位 與 2003德州電鋸殺人狂電影中擔任配角,本來是時裝模特兒的他,從2001年開始從影。






Rachelle Marie Lefevre
比較為人所知的作品為 2008 暮光之城 飾演反派吸血鬼 Victoria,也是從這個系列作開始獲得關注。





Colin Ford
曾參與2011我家買了動物園演出,飾演麥特戴蒙的小兒子。





Linda Esquivel
於2013年被“MAXIM”雜誌評為全球百大性感美女第75位,曾於美劇底特律重案組中飾演偵探Ariana Sanchez。





Dean Norris
這傢伙大家就比較知道了,曾於美劇絕命毒師中飾演男主角的連襟Hank,早年的戲劇作品為Six Feet Under 六尺之下。



以下為推薦追這部劇的理由,裡頭包含了非常多的個人偏見與觀點。



推薦的理由一:不一樣口味的災難片題材

災難這個題材一向是許多電影愛用的題材,不論是天災或者人禍(有神經病想毀滅世界也算在內吧?)。像是講述瑪雅2012預言的"世界末日",還有威爾史密斯所主演的"我是傳奇"都創下了不錯的票房。

但是到了近幾年似乎類似題材已經越用越爛了,像是布萊德彼特演的末日Z戰,就是殭屍題材的末班車,幾乎只靠小布的魅力在撐場面了。

本劇算是近幾年稍稍特別的故事框架,或許影迷們看不到一堆僵屍跑來跑去,也看不到自由女神一再地被欺負,但是災難片中常常放為主軸的人性議題,本劇可是一點都沒少呢。



推薦的理由二:恐怖、懸疑小說家斯蒂芬·金小說改編

或許有些人沒聽過斯蒂芬·金,他的小說早已被取材拍過許多電影,包括綠色奇蹟、迷霧驚魂等。

現在你去戲院看電影,最不缺的幾個元素,肌肉發達到不行的男主角、像是人造人的女主角、還有讓人目不暇給的各種誇張特效。

但是近幾年的電影似乎只剩下上述幾點在賣了。

劇本荒,一直都是近幾年電影所遭遇到的問題,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美劇會慢慢被重視。
幾部非常受歡迎的電影或美劇,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改編自暢銷的小說。這讓影片在基本上的故事架構不會太差。


推薦的理由三:人類該有的黑暗面都出來得差不多了

假設看過迷霧驚魂的人,一定對影片中人與人之間的勾心鬥角印象深刻,有看似壞人,但是所做之事,似乎都顧全大局,也有看似好人,但行為都是自私的展現,這個特色也在此劇中獲得相當好的表現。

斯蒂芬·金擅長描繪人們之間的懸疑互動,在此片中斯蒂芬·金試圖去表現一個不單純只有好人與壞人的世界。其中還包含了親情、友情與愛情,每個人都在為了謀取自己最大利益而做決定,也讓觀影者漸漸窺探各式各樣人性中的黑暗面。

這部影集也可以說迷霧驚魂中人際關係的放大稀釋版。



推薦的理由四:稱職的特效

這部影劇在處理特效的部分十分小心,他試圖以細膩的特效讓觀影者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情,片中的特效如同近幾年的美劇,幾乎可以媲美電影。

成功讓所有視覺效果都成為良好的綠葉,襯托角色們的互動,而不會搶了彼此的風采。




你可能踩到的地雷:

  1. 劇情BUG太多,超多科學上不合邏輯的安排。
  2. 這個梗在辛普森家庭已經被用過了。
  3. 有些劇情你大致上都能猜到結果。
  4. 有人評論:神一樣的開頭,神經病一樣的結尾。
  5. 他真的稱不上是驚悚片。
  6. 不推薦給有幽閉恐懼症的人。


你究竟會看到些什麼:

  1. 惡魔你好正
  2. 跨種族與性別的OOXX
  3. 愛到卡慘死
  4. 淡水知名鐵蛋
  5. 沒有水的魚缸
  6. 牛排還是要紅紅的才好吃
  7. 你看我的手比你大(舉)
  8. 廁所裡的血手印
  9. 好色的清純期少女
  10. 一閃一閃亮金金

預告片奉上:




現在的每一季堆出的美劇實在太多了,每次要找一部來看都好困難,深怕採到地雷,希望透過簡單介紹推薦幾部我覺得值得一看的影集,幫助大家挑選自己想看的影集。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No comments  |  

[美劇消息] 紙牌屋 第三季 快最於2015年2月回歸

Netflix 公司已經宣布,紙牌屋第三季將於美國時間2015年2月27日歸來。

目前已經釋出前導預告片。



飾演弗蘭克·安德伍德的行政秘書女星Elizabeth Norment去世了,享年61歲。

經由她的姐姐Kate 確認,她於2014年10月13日於紐約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re去世,每一位紙牌屋的工作人員皆對此感到十分難過。

對此凱文·史派西於他的Twitter中發表哀悼之意。


資料來源:http://www.digitalspy.co.uk/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No comments  |  

[美劇推薦/影評] Gotham 高譚市- 追這部劇的理由


Gotham 是一部以蝙蝠俠為背景的電視劇,描述 布魯斯·韋恩(長大後就成為大家熟知的蝙蝠俠)在父母遇害以後,如何認識 詹姆斯·「吉姆」·高登(在電影版中與蝙蝠俠合作的警察)後,一步一步的轉變為蝙蝠俠的過程。因此也可以將這部劇稱為蝙蝠俠的前傳。

故事是以高譚市為背景,以蝙蝠俠中警察局局長-高登,初次來到這個城市,還是一位菜鳥警察的角度,來描述電影版中出現的一些綠葉角色或大反派是如何與高譚這個城市產生關連的。

以下為推薦的理由
(此推薦包含了超多個人偏好與觀點,每個人看劇的喜好不同,僅供參考)

1.影片風格 


喜歡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人,你也會喜歡這部劇的風格。整部電影非常完美的以黑色的氛圍的風格去描繪高譚這座城市,整體來說跟電影版的感受是一致的,你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就是你所似曾相識的那做罪惡滿盈的城市。


2.優良的選角


導演嘗試去解釋每個曾經出現在電影中的角色之間是如何產生化學效應的,他想讓一切合理化,擺脫漫畫式的誇張呈現,要讓每個角色都看起來像是你我身邊的真實人物。因此選角就變得十分重要,為了讓這件事成真,導演在角色的選擇上,下足了功夫。(為了不讓觀眾失去太多的觀影樂趣,這邊僅拿一位角色出來介紹)

企鵝人(Penguin)
這位反派首次出現在大螢幕上是在1992年蝙蝠俠大顯神威(麥可·基頓主演)的電影中。
描述他是一位特徵為矮胖以及喜愛攜帶著一把特製的雨傘(可漂浮)。 奧斯華跟布魯斯韋恩一樣出生於富裕的家庭,但因為韋恩家族,也導致卡波派家族家道中落,為此他的目的是要向布魯斯韋恩報復,而展開多次的犯罪行動。


在本劇中,導演找來了羅賓·羅德·泰勒飾演真實生活版的企鵝人,在此版本中他因行走上不太方便導致他被戲中人戲稱企鵝人,或許他的角色造型不像漫畫中的那樣誇張可怕,但依舊可以感受出這位角色的陰險與邪惡,或許講述一個真實版的缺陷人物,如何讓自己在高譚這座城市佔有一席之地,更能得更觀眾的共鳴。





3.老掉牙的題材卻有全新的感受


一個蝙蝠俠故事卻沒有蝙蝠俠! 這個觀點就足夠讓觀眾有一個全新的感受,過往的蝙蝠俠電影都是以蝙蝠俠的英雄式角度去看待高譚這座城市的罪惡,讓所有的反派似乎都是為了使壞而使壞,但是這部影集換個角度,帶你去看每位反派的產生,並不是單純的使壞,每個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目的,貪婪與權力或許才是使人墮落的源頭。


4.細緻的劇情安排


有別於漫畫改編電影常為人詬病的劇情鬆散,本劇試圖以許多小細節去拼湊出一個較大的故事格局。劇中的每個人物包含配角,所做的決定都將影響整個劇情的發展。


5.人物共鳴


如果你喜歡蝙蝠俠這部電影,你會對編劇刻意安排的經典角色出場有所驚艷,基本上歷屆電影中,主要的配角與反派都會陸陸續續出現,導演以細膩的手法讓所有蝙蝠俠系列的人物,毫不突兀的加入劇本中,讓觀眾有種雖然看不到蝙蝠俠卻可以感受到她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蝙蝠俠故事的感覺。


6.蝙蝠俠故事的合理化


大家對於蝙蝠俠這位英雄的產生,既定印象就是布魯斯·韋恩因為父母遭受殺害,憤世嫉俗的他決定化身為黑暗英雄去拯救他的城市。

這套說法在英雄電影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終究無法讓一般觀眾產生共鳴,畢竟在高譚這個萬惡的城市中,親人遭受不幸,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如果要以布魯斯·韋恩家大業大,所以導致他成為一位憤世嫉俗的蒙面人?或許太牽強。

在這部劇裡主角不是布魯斯·韋恩,而是 詹姆斯·「吉姆」·高登,編劇試圖以高登這一位不願與其他同事同流合污的正義警察角度去影響幼時的蝙蝠俠,將一切合理化,包含對於正義的定義與高譚這座城市所遭遇的問題,讓布魯斯·韋恩轉變為蝙蝠俠的過程更加讓人信服。

影片介紹:



現在的每一季堆出的美劇實在太多了,每次要找一部來看都好困難,深怕採到地雷,希望透過簡單介紹推薦幾部我覺得值得一看的影集,幫助大家挑選自己想看的影集。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No comments  |  

[電影評論] The Judge 大法官- 要怎麼贏親情這場官司



大法官與其說他是一部以法律抗爭為主的電影,不如說他是一部講述親情的電影比較恰當。

所以如果期待看到的是在鋼鐵人中的小勞勃·道尼用他那犀利的言語在法庭上痛宰對手的觀眾,可能會有些失望了。

漢克(小勞勃·道尼)在他的刑事律師生涯十分成功,儘管他擁有財富與成功,但是他的生活依舊不完美。




男主角正在替他的一位詐欺客戶辯護時,接到了他母親意外去世的消息,當他回到了老家,一件命案的受害者血液被發現在他父親所擁有的轎車上,漢克不得不在霧面對他的童年,在法庭上捍衛自己那固執的老父親。

男主角的家人們跟他比起來又是如何? 他的哥哥,曾經是一位非常有前途的棒球選手,卻因為男主角造成的一次車禍,斷送了他哥哥的棒球生涯。他的弟弟患有精神疾病,導致他的心智年齡跟小孩子一樣,導致他無法對於母親的去世有任何幫助。


再來就是男主角的父親(勞勃·杜瓦),法官!
在這個家裡,孩子們不稱呼他為"爸爸",而稱作他"法官"。男主角的父親是一位在當地備受尊重的法官,一如在法庭,在這個家中法官掌握了一切權力,沒有任何人可以質疑他的任何決定。



在大法官這部電影中,每個人物都是有缺陷的。隨著劇情的發展,在父親的謀殺官司壓力下,這個家慢慢的崩潰。


男主角從小就與他的父親十分疏遠,因此他已經離開了家鄉許久,他的父親是一位備受人崇敬的地方法官,而漢克是一道德淪喪的律師,可見編劇試圖從法官與律師的差異,去影射父親與兒子的衝突。

這樣的劇情背景或許也發生在許多人的生命當中,當你擁有一位事業成功的父親,肯定與認可這件事情對你就會變得別有意義,所以我們為何常常看到許多成功人士的後代,都會帶有一點叛逆的性格在,因為活在一個人的陰影下不容易,讓你努力過,卻失敗了。這十分容易讓人選擇放棄。

然而大法官或許就是一個窗口,來告訴人們,家人為什麼是特別的。

在故事中,男主角當父親辯護的過程是十分掙扎的,初期他無法得到父親的信任,幾度想要放棄,但是父親的無助與顧做堅強,是親情讓他選擇留下來,並且不斷的付出。

隨著案情的進展,男主角與父親也開始建立了遺失許久的信任與坦承。

在法庭上,客戶與律師必須建立起信任,並且坦承對對方說出事實,這不容易。對於父子而言何嘗不是如此,許多家庭關係,不就是因為雙方沒有向對方說出心底話,導致許多誤會一直存在。

或許看完大法官這部片,你無法學到怎麼打贏一場官司,但是至少會讓你了解到"家庭"是怎麼樣的一回事。